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眼整形

淺談抽脂手術安全性,如何規劃呢?

抽脂手術可算是最常見的整形手術之一, 每年全球約執行二十萬次的抽脂手術
據2014年美國美容整形外科學會的手術排名統計, 抽脂手術排名第三,僅次於隆乳手術以及鼻整形手術,而且還較2013年上升5%的手術量。 抽脂在整形手術中常讓人眼花撩亂,包括雷射溶脂、水刀抽脂、超音波溶脂等,其實,這都是抽脂手術眾多的輔助方法之一,手術的基本技巧和核心原理都是一樣的。今天我們不談抽脂的不同方法,我們要談的是手術的安全性。

訓練有素的醫師在執行手術時會考慮到客人的年齡、過去病史、BMI值,術中注意灌注脂肪的麻藥劑量、血壓、液體動力變化等,讓整個手術過程在安全監控下進行。抽脂的總量也跟安全性息息相關,常有客人在術前千交代萬交代抽越多越好,好像錢付了抽越多越賺。然而,若沒考慮到每個人身體特性,抽太多脂肪反而大大增加了手術風險。以目前的學術論文,並沒有證據顯示抽脂量有一安全數值存在,抽超過多少 c.c. 就一定發生危險。但目前國際上定義超過5000cc以上的抽脂量稱為大量抽脂,手術風險也跟著上升。不過要考慮的是,外國人的身形跟東方人相差甚遠,在東方人一般的體型,一次抽超過3000cc的脂肪量就要特別小心了(不同輔助抽脂方式會有些許差異)。

但是,所有脂肪都能透過「抽脂手術」處理嗎? 
人體的脂肪可分為「皮下脂肪」及「內臟脂肪」:
●內臟脂肪:分布於內臟周圍
●皮下脂肪:又細分為「淺層脂肪」(顆粒較小且緊密連結)與「深層脂肪」(顆粒較大且鬆散不集中),分布在肌肉上方,也是抽脂手術能處理的範圍。

男性與女性脂肪組成有先天上的差異,男性多以內臟脂肪為主,皮下脂肪常分布於腹部;女性則是皮下脂肪較多,且多分布於腹部、大腿及臀部,因此手術方式也略有不同,術前皆需經由專業醫師評估後,量身規劃才能確保您的抽脂部位的安全及達到理想的效果。

超過大量抽脂(5000cc)雖然風險增加,但併發症會不會發生到不是那麼絕對和抽脂量成正相關,瘦的人和胖的人的人硬要用同一抽脂量來評比風險是不準的,因為胖的人本來就可以抽比較多的脂肪出來。那麼,到底有沒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評估方法?

在2006年 Illouz YG 醫師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提出了一個評估方法,就是一次抽脂量不要超過體重的6~8%或30%的體表面積。 雖然提供了很好的建議,但這也僅是單一醫師的經驗,在學術上並不算強而有力的證據。最近在整形權威期刊 PRS journal上則有一篇大規模多變項回歸統計,發現 BMI 30 的族群抽脂量若從2000cc 上升到6000cc,併發症發生率暴增25倍;相對於BMI 50的族群,抽脂量若從2000cc 上升到6000cc,併發症發生率僅上升1.5倍,併發症和BMI並不是呈線性相關。研究者也提出了一個簡單的風險評估方式並建議抽脂量不要超過每單位BMI 100cc的量,也就是BMI 30 的人不要抽超過3000cc、BMI 50 的人不要抽超過5000cc。不過,縱使是大規模研究也是有無法周全處,像醫師的經驗、抽脂的方式、開刀房設備等就無法通盤考量進去。

抽脂就等於快速瘦身嗎?會不會復胖呢?
抽脂不等於減重喔!最後要強調,抽脂是一種「雕塑」不是「減重」,無法減少內臟脂肪。雖然抽脂效果廣受好評,但若為病態性肥胖,會建議先到減重門診諮詢、進行初步體重控制,再進行局部雕塑抽脂。
抽脂體雕術後,若沒有控制飲食或規律運動,還是會有復胖的機率。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沒有一項醫療準則可以取代專業醫師的臨床判斷,前專業醫師會綜合考量年齡、病史、BMI、血液報告、心理狀況等,在訓練有素的醫師操作下,抽脂也可以是很安全的一項手術。所以各位想要抽脂的朋友們,千萬不要跟醫師說:「我朋友抽脂抽了多少C.C.,醫生我一定要抽的跟他一樣多」,因為風險在每個人身上是不一樣的。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文章